武則天明堂微制珍品亮相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
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你很難相信微制珍品可以做得如此精妙。8月23日,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,武則天明堂微制珍品首次亮相,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,這件作品長寬高各約5米,10萬個部件,25位工匠,300個日夜制作而成。柱網、樓梯、欄桿、每塊磚、每片瓦清晰可見,有據可考。重現武則天時期的大唐盛世。這也是武則天明堂的作者——趙廣智先生平生所做最大體量也是最為復雜的一座微制珍品,僅搬運到場館組裝,就花了7個小時。
趙廣智,古建營造專家,師從梁思成先生。作品被故宮博物院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、清華大學建筑系營造學社、皇城藝術館等常年借展,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向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展示。
寫一部活的中國建筑史
有人說,建筑是凝固的音樂。繁華落盡,一切盡淹沒在如煙的往事中,唯有建筑不老,遺產永恒。趙廣智和建筑結緣,要從1956年說起。
1956年,趙廣智在北京師范學校擔任手工勞作工藝教師。被推薦到清華大學進修,跟隨梁思成先生學了6年。梁思成先生說,他教的學生多是學理論的,學工藝的學生,趙廣智是第一個。梁思成先生經常感慨:1900年出生的那一代人,已經沒有人造古建筑了,中國古建筑營造技術要斷代了。梁思成先生和趙廣智說,作為手工勞作工藝的老師,更要認真學古建筑營造,學細致、學準確,再把技藝交給學生們。
經過6年的學習,從唐宋到明清典型的建筑結構制造工藝,趙廣智做了無數小樣給梁思成先生看,梁思成先生對小樣的贊許,使得趙廣智萌發了制作微制珍品的想法?!拔乙欢ㄒ褷I造技藝傳承下去?!壁w廣智說。
“中國古建筑技藝不能丟,要傳承下去。”梁思成先生對趙廣智說:“我相信你。”
“這四個字,我記了一輩子?!壁w廣智說。當年自己跟隨梁思成先生學古建筑營造時,才19歲,現在自己已經80多歲了,和木頭打了一輩子交道。
畢業后,趙廣智從事多年青少年教育教學工作。后來主持創辦海淀鋼琴廠,任廠長及總工程師。1995年退休后,有時間了,是該完成對梁思成先生承諾的時候了。趙廣智一直記得梁思成先生說:“宣傳介紹中國古建筑,寫文章不如繪圖清楚,繪圖不如實樣清楚?!壁w廣智有一個夢想,把梁思成先生測繪過、論述過的著名建筑復原成實樣。“寫一部活的中國建筑史?!壁w廣智說,“震撼世界,激勵我們的民族,保留我們民族的記憶,延續我們民族的記憶?!?/p>
微制珍品,濃縮五千年文化精華
古建筑營造工藝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,中國的傳統建筑以木構為主,老祖宗依靠用榫卯結構建造起一座座牢固的殿堂。古人留下的不止是一個建筑,更是一種傳承、一種精神,一個不可復制、不可再生的一種文化。
趙廣智下定決心,準備完成故宮角樓的微制珍品制作,按比例復原故宮角樓,體現中國古建筑技藝的精妙。
故宮角樓
角樓可謂中國清代古建筑結構中最為復雜的。故宮角樓的微制珍品制作是個絲毫不亞于實際建造的巨大工程,光測繪作圖就用了兩年,去角樓實地測量幾十次。趙廣智帶著6個徒弟,制作4年,于2005年正式制作完成。全部按原來的尺寸比例,不僅外觀像,建筑物里面也一樣,比如地磚大小,門窗上的銷釘多少也與實際相同,門窗還是可以開啟的。
得知趙廣智在制作角樓微制珍品,曾有煤老板找到趙廣智,七八輛小汽車停在村子里,“煤老板說1000萬沒問題,大皮箱這么大,打開一看全是錢??砂盐覛鈮牧?。”趙廣智說,“這是對我們的一種侮辱。我和徒弟們經歷那么多年,努力做出來的,希望能交到一個能懂它價值的人手里,它體現的是一種精神,我們同心向上,勁往一處使,就像斗拱的作用一樣,千年不倒,代表了我們中國古代匠師們的精神,不能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倒下去,不能滅?!?/p>
現在故宮角樓的微制珍品陳列于故宮博物院,曾于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亮相故宮博物院寶蘊樓,多國來賓前往參觀,不僅代表了中國頂尖的營造工藝水平,更體現了中國古代匠師們的智慧和我們的文化傳承。
應縣木塔
3萬個構件拼成故宮角樓,8萬個構件建成應縣木塔,10萬個構件筑成武則天明堂,復雜程度可想而知。
微制珍品構件大小僅為幾十毫米,構件與構件之間必須嚴絲合縫,環環相扣。趙廣智遵循營造古法,完全按古人建造流程,不僅形似,節點結構、建造過程也都與真實建筑相同。一釘一卯、一磚一瓦都有據可考?,F在趙廣智已經完成了近百件中國古建筑微縮模型。那些失傳已久的中國古典營造工藝,通過微制珍品展現出來,它們如同古代歷史建筑的再現,將數千年古建筑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釋迦塔
古建筑微縮,微縮的不僅僅是建筑或藝術,而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濃縮與精華?!坝忻褡逯?才能在作品中凝聚中國力量?!壁w廣智說,想把作品留給國家,留給懂作品價值的人。
傳承:我愿意多培養一些教師、學生
“角樓上最重要的部件,就是斗拱,兩寸半,卻能承受幾百噸的重量,就跟人一樣。”趙廣智說。
微制珍品的創作也遇到了很多困難,比如作品的創作和展示場地,比如木料費用。趙廣智說,微制珍品是民族的事,但他是心甘情愿做的。為了完成微制珍品,趙廣智賣了自己的房子,住一個小屋。“有一年過年,徒弟們都回家了,我怎么過年呢?翻翻兜,把零錢鋼镚兒都找出來,一塊三毛五。”趙廣智說,“但你真有困難的時候,這個孩子來了,那個學生來了,資助我們。”
近20年來,趙廣智一門心思帶領學生鉆研古建文化,其他一切吃喝穿用、材料工具都是靠女兒和親朋好友的幫助。為了更好地傳承古建筑營造工藝,近20年間,趙廣智已收徒弟近百人,趙廣智一直把徒弟們叫孩子們,他為孩子們費盡了心思,教他們中國古建理論知識、繪圖、雕刻及各種部件的加工、組裝工藝等。大多學徒是貧困山區的孩子。他給孩子們制定了“校訓”是:心靜、慧聰、體勤、情深。
為什么招收貧困山區的孩子?為什么要“心靜”?趙廣智解釋說,微制珍品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,幾乎全部是手工制作。用手工的方式做中國機器,用中國機器做中國古建筑。需要孩子們抵制很多誘惑。趙廣智招收的學徒們近20年沒有看過電視,沒有唱過卡拉OK,一直安安靜靜地呆在北京郊區跟著趙廣智學古建筑營造工藝,磨去人的“貪性”。
“我身上也有兩座大山?!壁w廣智說,“一部分是學生家長,農村家庭的父母,送孩子到北京,希望他們打工掙錢,我們告訴他們孩子們在學一門藝術,家長理解不了。另一部分是孩子們自身。當他們接觸的社會環境都在講掙錢,你和他們講人生觀、個人奉獻,可能是無力的。”但是趙廣智一直在引導孩子們。趙廣智說,這20年來,學藝的孩子們很少有離開的,有些離開了又回來了,但沒有誰學了手藝出去開小店掙錢的?!壁w廣智說。
趙廣智說,他帶的孩子們都很有團隊精神。“每一件作品,不是一個人做,他做額枋,他做平板方,他做斗拱,擱上以后,應該吻合,這種精神,必須你顧我,我顧你。這種叫團隊精神,是‘和’的概念,是中國一個堅強的細胞。必須要按照規矩來完成,角樓底下好多斗拱,它和下一層的吻獸,就差2毫米,如果差了,就頂上了?!壁w廣智回憶自己帶領孩子們做角樓,“2萬8千個部件合在一起,合的時候分毫不差,合上了!”
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,只有不會教的老師?!壁w廣智說,孩子們也給他很多感動。2007年,他帶領孩子們去測繪佛光寺東大殿,因為下雪,汽車過不去,等了四個小時,孩子們說,當時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是騎毛驢,走著崎嶇的山路,現在有了柏油馬路,我們跑過去就行了。當時,趙廣智感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。他在心里告訴梁思成先生:有這樣的傳承人,您可以放心了。
趙廣智的女兒和外孫女都繼承了古建筑營造工藝的事業。外孫女紀托,在國外讀了大學,雖然學的是熱門的金融專業,也在上海理工大學當了一段時間教師,現在還是回到爺爺身邊,做微制珍品?!白屩袊沤ㄖI造工藝傳承下去,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?!奔o托說。
為了更好地傳承古建筑營造工藝,趙廣智也計劃和清華大學出版社合作寫一本書,將自己多年的心得、教學方法整理成文,方便更多人了解、學習。
趙廣智介紹微制珍品
現在,趙廣智的工作室已成為清華大學教育教學實訓基地、北京一零一中學教育教學實訓基地、央美附中教育教學實訓基地。老祖宗的智慧在一代一代傳承。趙廣智想得更遠的是,如何培養更多懂古建筑營造的老師?!叭绻@些合作學校的老師能放在我這里,跟我學1年,就能很好地掌握古建筑營造,能上好這堂課了。成百上千個教師,就能成就成千上萬個學生?!壁w廣智說,他很愿意多培養一些教師?!拔沂亲畈辉敢庵x絕學生的?!保ㄖ袊逃侣劸W記者 張春銘)